【我为群众办实事】赫山区法院:揭秘新型电诈套路与反诈妙招
2025-08-01 17:47:47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湖南法治报 | 编辑:杨绍银 | 作者: | 点击量:8197         

湖南法治报讯(通讯员 徐嘉怡 范质惠)在如今数字浪潮中,电信网络诈骗持续“迭代升级”,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和人们的心理弱点,精心编织诈骗陷阱。因此,了解新型电信诈骗手段,掌握有效的反诈措施,已成为每个人守护财产安全的必修课。这里,益阳市赫山区人民法院小编为您揭秘新型电诈套路与反诈妙招。

一、新型电诈手段知多少

1.AI深度定制诈骗

不法分子通过收集受害者在社交平台发布的照片、视频、日常言论等大量信息,利用AI技术深度分析受害者的行为习惯、语言风格、人际关系等,进而定制专属诈骗剧本。

2. 婚恋杀猪盘变种诈骗

除传统的情感诱导投资诈骗外,衍生出新型模式。如不法分子伪装成“海外科研人员”“国际志愿者”,以参与“高回报海外项目”“公益投资”等理由,诱导受害者投入资金,最终骗取钱财。

3. 网络游戏账号交易诈骗

不法分子在游戏论坛、社交群组发布虚假的游戏账号、装备交易信息。当有玩家上钩后,以“账号安全交易需要缴纳保证金”“平台冻结资金需充值解冻”等理由,诱骗玩家转账汇款,一旦得手便消失无踪。

4.虚假政务APP诈骗

不法分子仿冒政府部门官方APP,制作界面、功能高度相似的虚假政务软件。通过短信、网络广告等渠道诱导用户下载,以“身份信息核验异常”“社保账户停用”等借口,要求用户输入银行卡号、密码、验证码等信息,以骗取钱财。

5.直播打赏返现诈骗

不法分子在网络直播平台发布“高额打赏返利”广告,声称用户给指定主播打赏后,平台将以数倍金额返还。起初会兑现小额返利获取信任,待用户投入大量资金后,便切断联系,卷款消失。

6.数字货币交易诈骗

不法分子搭建虚假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,以“低风险、高回报”为噱头,吸引投资者参与虚拟货币交易。在投资者投入资金后,通过操控后台数据,制造行情波动假象,使投资者亏损,或直接关闭平台,携款潜逃。

7.医疗保障类诈骗

不法分子冒充医保、社保部门工作人员,声称受害者医保账户存在异常,涉嫌违规使用资金将被停用,要求受害者配合“调查”,通过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或转账至“安全账户”自证清白,从而实施诈骗。

二、反诈措施要记牢

1.恪守“三不一多”原则:  

不轻信:陌生来电中奖、退款、涉嫌犯罪等说辞。  

不透露:身份证号码、银行卡密码、短信验证码(任何索要均为诈骗)。  

不转账:所有“安全账户”“刷单返利”“高收益投资”均需拒绝。  

多核实:通过官方渠道(如银行客服、公安派出所)二次确认。  

2.技术防护工具:  

(1)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来电预警,阻断诈骗电话或链接;  

(2)及时接听96110预警劝阻专线和查看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。

3.重点人群防护:  

(1)老年人:子女定期检查家中电子设备,协助设置一键报警。  

(2)未成年人:家长关闭免密支付,定期清理不明APP,不告知支付密码。  

4.紧急应对措施

(1)若已转账:立即拨打110或反诈专线96110冻结账户,保留聊天记录及转账凭证。  

(2)发现涉诈设备:拔电源→拍照→报警。

赫山区法院在此郑重提醒:诈骗手法千变万化,防范之心不可松懈!请大家提高警惕,守好钱袋;遇骗速报,共筑安宁!

责编:杨绍银

一审:杨绍银

二审:伏志勇

三审:万朝晖

来源:湖南法治报

关于我们-商务合作-法律声明-联系我们
广告热线:0731-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:湘ICP备19000193号-3 版权所有: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《湖南法治报》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